MR与MDT
前言
用户测量报告(Measure Report,MR)与测量数据传输(Measure Data Transfer,MDT)是两个重要的概念,MR能够推导出MDT。那么,怎么推导呢?
MR与MDT的差异
MR数据
MR数据的每一条字段我们并不需要过于关心,我们只需要知道:MR数据中,大致上是包含相对天线的垂直方向角、相对天线的水平方向角、距离天线的距离、RSRP数据。
这样说明可能还是不够明晰。我用这个图片来描述:

注:该图片受论文蔡佳祺,万海斌,孙友明,等.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基站天线方位角与下倾角自优化方法[J]. 电信科学,2021,37(1):69-75.、专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,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. 一种基于MR定位数据的天线方位角优化方法及设备:CN201710787152.4[P]. 2019-03-05.的启发,非保密图片。
MDT数据
而MDT数据中,包含的内容包括经度、纬度、采样数量、弱覆盖数量、覆盖率、平均RSRP、SINR、所属城市、CGI信息等。可以说,MR数据比较尴尬的GIS定位信息不一定准确的问题,将由MDT数据进行栅格化展示。
比较典型的例子,就比如我在正对着宏站天线的地方打电话,没有阻拦的情况下就是直接能够获得到我的准确地理信息的。但是,相对地,如果我在电梯里,我的GIS信息是完全不准确的。但是MR不管我的GIS信息是不是准确,他只关心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,所有的RSRP数据的均值。如果我设定精度范围是常数RSRP的栅格就表示一个
虽然不一定准确,但也算是尽可能说明问题了。
MR转变为MDT
既然了解到MR数据与MDT数据的基本构成了,那么计算也就变得非常容易了。
我们就参考之前的这篇文章,在完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,无线信号的视距传播就遵循大尺度衰减公式:
其中,
既然获取了MDT数据,我们也就针对这个RSRP数据来评估。
这也就是后续使用MDT数据来判断当前小区是否为弱覆盖小区的思路。